家乡的小路
作者:李开武
我一生走过许多路,有乡村小路,也有县内外、省内外的柏油马路、水泥路...但是,最让我刻骨铭心、终身难忘的是家乡那条泥土小路。
据我记事起,家乡的那条小路,是一条道无三尺直,路无一尺宽的羊肠小路。我哥当年在县城上班,回家时都是“洋马儿”(指自行车)骑人(人扛着走),一遇夏天涨水把路冲垮了,行人要绕一个大圈儿才能到家。记得上小学时,一遇连绵秋雨,小路稀泥陷到了膝盖,为了不把裤脚弄脏,趁人不注意,走进路边的干田里或庄稼地,反而比小路平坦多了,舒服多了,但往往会遭来这些耕地的主人一顿痛骂。
冬天的路,倒是干爽,但遇霜冻天气,冰冻路滑,一不留神,被摔得青鼻肿脸,疼痛好几天...
就是这样的小路上,祖辈们将山里的粮食、干果、菜蔬、鸡鸭等桃背到集镇上卖,换回些油盐、衣、被等必需生活用品,来回好几十路,早出晚归,寒暑煎熬。就这样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星星还是那颗星星,月亮还是那个月亮,道路还是那条道路,人一代接着一代繁衍生息,一代人接着一代人走着,走着...
沿着这条小路,我到村小学校读完了小学,又沿着这条小路,到乡镇完小读初中。15岁那年,初中毕业,当我告别校园回家时,离家还有2里路,左脚的鞋底就与鞋帮分了家。肩上背着破烂行李,手里提着象鳄鱼嘴巴的布鞋,光着脚,踩着象铁锉一样的小路,脚被划起了道道血痕,忍着痛一拐一拐地回到了家,妈妈搂着我哄了好一阵子。那年秋天,我被县中学录取了。父亲带着我翻山越岭来到县城时,我看傻了眼,想不到县城的路这个宽,这么平,那么多的车在路上你追我赶地飞奔。想起家乡的山间小道那坎坷不平的模样来,真是两个世界两重天啊!
这些年,经常有人问我,你脸色那么红润,身板那么硬朗,是怎么保养的?我告诉他们,是从小走山路享受“足疗”的缘故。那些年,为了省钱(其实家里没有钱),常赤着脚走路、硬梆梆的泥巴石子踩在脚下,那不就是很好的足疗吗!家乡那宛如羊肠小路,在给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同时,也磨炼了他们的意志,更锻炼了他们的体魄。
直到十几年前,随着一条简易的机耕道的修通,小山村终于有了通往大山外面的通道。这几年,路一年比一年修得好了,土坯路铺上了碎石子,听说还要修水泥路。通往老家院子铺上了石板。现在从城里回老家,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。乡亲更近,亲情更近。家乡的路与祖国血脉相通,这是乡路的变化,也是时代的变化。
我常想,如果我们的祖太爷在天有知,看到他那当年踏出的那道小路,如今改变成了平滑的大路,看到沿着他当年走过的那条小路,后辈们走向祖国各地、土布衣裳已变成了西装革履,在各行各业舞台上叱咤风云;看到沿着他当年走出的那条小路,走出了许多有出息的儿孙、后人,他该会多高兴啊!我想,这绝不是他不曾有过的梦想。